当我们在说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这是我前段时间刷到的一个视频,是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花火舞蹈团的表演:
这个视频我刷了好几遍,连我这个对舞蹈一窍不通的人都从视频里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嗯绝对不是因为第一排的短发小姐姐太飒了)但是看的时候,有那么几行弹幕引起了我的注意:
真的是好羡慕好喜欢日本的传统文化
嗯?传统文化?当我们在说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现代文化产品
我原本想研究一下这个舞蹈团的历史,奈何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上的信息都少的可怜。那我就仅根据视频里的内容简单分析一下吧。
网上能找到的这个舞蹈团的视频最早也只能到 2017 年,再加上这个舞蹈团相关的信息很少,所以我推断这应该是一个很年轻的舞蹈团。这种表演形式据评论区说是叫“夜来舞”,源自日本高知县夜来节(Yosakoi),是一种祭祀舞蹈。根据维基百科,高知县从 1954 年开始举办夜来节,来源请戳这里。所以可以推断,夜来舞出现的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 66 年,依旧是一种很年轻的活动。视频里的服饰风格和一开始的音乐风格也符合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的特征。综合来看,这种艺术形式确实还很年轻。
另一个吸引我的点是,这次表演的 BGM 里出现了很多元素。从大正浪漫风格,到日本艺妓风格,到西洋舞曲风格,再到热血的动漫风格,这么多风格穿插在一起我却并没有感觉违和,反而是越看越激动哈哈哈~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明一点,那就是夜来舞只是一种现代文化产品,和所谓传统文化也只是有一些继承的关系,和其他一些现代文化产品,比如迪士尼文化,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汉堡文化,漫威文化,李子柒风格的中式田园文化,还有最近比较火的造星文化,螺蛳粉文化,盲盒文化等等,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人类完成工业化后才被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
文化符号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将一种现代文化产品误认为是传统文化呢?因为这些现代文化产品确实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了一些文化符号。在这个视频里,日语、日式服饰、日式唱腔,都是日本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现代文化产品里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文化本身是一种很难传播的东西,现代文化产品为了便于传播,一般会从文化中找出一些有特色的具象化的东西,并通过暗示将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符号绑定,比如麻将代表中国,和服代表日本,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成功的文化符号。
但是文化往往只能通过文化符号来快速传播,而文化符号的产生过程就注定了文化符号不可能将文化的全部内涵都表达出来。当“汉服爱好者”们还在纠结“是不是山”的问题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很多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还是会把汉服误认为是和服。
传统文化只是现代文化产品的原材料
在我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其他夜来舞相关的视频在各大视频平台并不少,但是播放量都几乎没有。大家同样都是所谓“传统文化”,但是为什么有的文化受人追捧,有的却无人问津呢?同样都是所谓“传统文化”,爆款和冷门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对美国文化嗤之以鼻,觉得这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年轻国家没有资格提“文化”两个字。然而事实却是,美国是全球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并没有所谓的传统文化,美国人甚至欣赏不了欧洲古典文化,但是却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现代文化产品产业,这在很多人眼中都是矛盾的,觉得美国文化都是资本推动下产生的垃圾文化。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传统文化只是现代文化产品的原材料,这种传统文化不一定只能是本国的文化,可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比如爱国、友善、正义、公平、自由等人类共同追求的东西,也可以是借用其他国家的文化,比如迪士尼的动画版花木兰。
在制造现代文化产品的时候,一般会在传统文化中取材,但是往往很难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继承过来,原因之一前文也提到了,文化符号注定是片面的,从某个方面说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另一个原因是,绝大部分传统文化其实很难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落伍了。工业时代的人需要的是工业时代的文化。宫斗剧是传统文化吗?不全是,宫斗剧只是借用了宫廷的壳,其表现的内核依旧是现代职场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宫斗剧的最大受众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们。
还有一个我认为很典型的例子是,黑人抬棺:
其实早在黑人抬棺在 B 站大火之前,我就已经知道加纳地区有抬棺的习俗,但是我是通过一个社会新闻了解到这个习俗的,大概的新闻内容是某次抬棺时一不小心把死者摔出来了。当时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黑人抬棺这种习俗有什么大火的潜力。
但是谁能想到,千里之外的中国,一个视频 UP 主,通过剪辑和电子音乐,成功制造了 B 站网友的又一次文化盛宴。由此可见,不可能只继承所谓传统文化就能制造出深入人心的文化产品。汉服和中医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只强调继承而故意忽视创新,也很难适应现代人的文化需求。
文化产品实力的背后,是工业实力
前文提到过,美国是全球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为什么恰恰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印度或者是非洲?
前文提到,东京花火舞蹈视频是以日本大正时期作为起点的,也就是 1912 年至 1926 年 ,这恰好是日本完成工业化的时间。
韩国和台湾也比中国更早完成工业化,所以在我这个 95 后的记忆中,曾有很长一段时期,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的文化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在不少文化领域,中国大陆已经反过来向台湾香港等地区输出文化产品,Youtube 上有不少这些地区的节目都以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大陆近年的综艺节目、电视剧、梗)做了很多节目。在了解到这个之前,我很难想象,爱奇艺已经成为了台湾人民最常使用的 App 之一,他们也在和大陆人民一起热烈讨论《青春有你 2》中的热点事件。
前几年一直有人抱怨,香港电影行业在回归以后一直在有下坡路。其实香港由于其特殊的产业结构,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经济已经出现疲态,电影行业在 90 年代时也完全不如之前的几十年风光。
为什么工业化之后文化实力也会相应地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呢?
在农业社会,男女老少只要有劳动能力,都会下地劳作,没有处处通电所以晚上能干的事情极少,人们没有消费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费文化产品。而工业化的出现,让一部分人有了稳定的工作,电子产品的制造和发电能力的提升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可选择的娱乐产品,文娱市场开始出现。有了相对自由的文娱市场,就会有文娱公司创造更吸引人的文化产品来相互竞争,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就会向国外相对落后的市场输出充分竞争过的、已经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的文娱产品,而这种输出往往会碾压当地落后的文化产品。这就是文化输出。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成为全球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
后记
当我们在说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当我们在羡慕其他国家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羡慕什么?我的答案很明显:经济。很多我们以为的传统文化,似乎都没那么传统,都是工业化以后才被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
考研的时候背过这么一句话:“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稍微有点偏差,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背后应该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自信。如果经济不行,没有人会研究你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相反,如果经济欣欣向荣,其他人就会不自觉地来学习你的道路理论和制度。
在我看来,中国太过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相对不太强调文化创新,但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弱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当然这只是站在发展国家文化产业的角度上来说的。
当然也有人会反对,说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每年产十亿吨钢铁,是全球第二的印度的将近十倍,为什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如此孱弱。
其实一方面,我国在某些方面的文化实力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比如网文小说。事实上,网文小说在海外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预期,根据 2020 年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发布的白皮书里透漏的数据:目前,从网络文学出海整体规模来看,截至 2019 年国内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 10000 余部,覆盖 4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仅 2019 年翻译网络文学作品就高达3000余部……你很难想象有一大群外国人,无偿翻译搬运国内的网文小说,每天靠看这些国内认为低俗的网文度日。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走过了 40 年,文化市场又经历了国外的轮番轰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孕育。如果我们对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那就应该对我国的文化产业抱有同样水平的期待。让子弹飞一会儿吧。